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 数量太过稀少了

更新时间:2022-01-26 22:08:25 来源:网友整理

  世界上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:你认识几个(图)

  世界上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:你认识几个,在自然界中,由于生存空间,食物缺乏,物种斗争,人类破坏等等,许多动物濒临灭绝,下面我们来看下自然界中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吧!

  10、澳洲毛鼻袋熊

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 数量太过稀少了

  澳洲毛鼻袋熊,体长:102-107厘米,体重:30-32.5公斤,又名昆士兰毛吻袋熊,是一种袋熊。现只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埃平森林国家公园的3平方公里范围内。栖息于半干旱的沙质草原或桉树林、金合欢林地。昼伏夜出,白天躲藏在地下洞穴中,属植食性。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。

  由于栖息地破坏:软毛袋熊的栖息地为森林区的砍伐,其栖息地自然遭受破坏,使其数量自然减少。栖息地有小规模火山爆发,影响其生育地。与家畜牛的竞争。虽然没有考拉那么出名,但是这个小家伙已经没有多少同伴了,总共不超过100只。

  9、黑犀牛

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 数量太过稀少了

  犀牛在地质时代中的第三纪时已在全球广泛地分布。是发现的最古老的犀牛化石,是在始新世(距今5500-3600万年前)早期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。此种犀牛的祖先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,犀牛祖先之一种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,个体很小且善于奔跑。

  体型大的犀牛在渐新世(约距今3600-2500万年前)出现,其中包括当时最大陆生动物——巨犀,它体格健壮、高大,腿长,颈也比现代犀牛长一些,体长约8米,身高5米。巨犀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早期,至中新世初期就已经全部灭绝了,生存了约3300多万年。在亚洲的苏门答腊犀牛的祖先也是在渐新世出现的。黑犀牛亦称“非洲犀”。犀牛角的用途相当广泛,也正因为如此,才招致绝种的危机。全世界大约3600头。

  8、袋翼蝠

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 数量太过稀少了

  目前的种群数量只有50到100左右,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北岸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上。

  7、东北虎

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 数量太过稀少了

  东北虎,(现今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),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、满洲虎、阿穆尔虎、乌苏里虎、朝鲜虎,起源于亚洲东北部,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、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,有三百万年进化史。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,体色夏毛棕黄色,冬毛淡黄色。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,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。 成年东北虎的牙齿较强大,一般为30个。分为门齿、犬齿、前臼齿和臼齿,犬齿十分粗大。

  6、大鲵

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 数量太过稀少了

  大鲵生性凶猛,肉食性,以水生昆虫、鱼、蟹、虾、蛙、蛇、鳖、鼠、鸟等为食。捕食方式为“守株待兔”。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,洞穴位于水面以下。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,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,便进行突然袭击,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,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。它的牙齿不能咀嚼,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,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。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,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、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。它同时也能暴食,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。食物缺乏时,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,甚至以卵充饥。

  娃娃鱼中国大鲵除新疆、西藏、内蒙、吉林、台湾未见报道外,其余省区都有分布,主要产于长江、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。大鲵这一珍贵野生资源,主要因为人的因素,尤其是生存环境丧失、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利用对大鲵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,导致种群急剧下降,分布区成倍缩小,处于濒危状态。大鲵的人工繁殖全国每年繁殖量已经突破160万尾。陕西汉中是中国大鲵的最大产地,2009年10月,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大鲵保护和发展会议上确认,汉中大鲵种群总量突破100万尾,已占全国60%。2010年6月,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授予汉中市“中国第一大鲵之乡”称号。

7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