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中医的特色就是辩证。有阴就会有阳,有热就会有寒,有水就会有火。但因为某些器官的症状常见且反复。很多养生爱好者会忽略辩证的道理。因此在养理某些疾病的时候,也会下意识地走入意识误区,养生效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。
我们就以寒热这一组辩证为例。肝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。在中医的观点中,肝脏主管藏血,为血气聚集之处。而“血为生热之源”,肝脏长时间侵淫在血气中,受到温热的导向。往往也很少会出现寒症。多为肝火,肝郁之类的上火症状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很多感觉肝区疼痛,或者肝气萎靡的朋友,都会本能地想要通过灭肝火,滋养肝脏的方式来缓和。其实有的时候,被忽略的“肝寒”症状,往往才是疾病的主因。
不止有肝火,居然还有”肝寒“?医生详细介绍
肝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,因为饮食,生活等缘故,阴液亏损较多,阳气血气溢散刺激肝脏,继而造成肝脏上火的症状,多表现于溃疡,炎症等等。
很多朋友可能也会比较疑惑:”肝脏长时间储存血液,可以说是距离热源最近的地方,也会出现虚寒的情况?“
答案是肯定的。也正如中医所言的“辩证”一般。有热就会有寒。肝寒一症虽然少见,但并不代表其不存在。
《内经》中,也就肝寒一词,有过详细的诠释和记载:“寒气客于肝外则脉寒,脉寒则缩蜷,缩蜷则绌急,绌急则外引小络,故卒然而痛。”简单来说,肝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表现。多和筋脉有关。“血濡于筋”,肝寒势必会导致血气亏损,筋脉蜷曲,寒气入脉,各种各样的寒症也在所难免。中医言之“寒气凝于筋”。
由此可见,肝寒症状不仅存在,而且还会波及到筋脉,最终传递到身体各处,引发寒症。寻找肝寒一症的源头,从肝调节,也是我们克服和避免此类情况的最好方法。
肝寒症状,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引起的?
肝寒显现,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。分别是血虚和阴乏
先说血虚:
上文我们就有提到过,血液是一切温度和能源的来源,之所以肝火症状居多,而肝寒症状稀少,就是因为血气持续温养的缘故。
反过来说,如果肝脏内缺血,血气扩散滋润不足,肝脏接受不到足够的热量和能量,寒气趁机涌入,肝寒的情况也就不可避免。
再说阴乏:
人是混沌的产物,阴阳一体,阴阳平衡,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平衡。阳气自不必多说,如果身体阳气血气,血气无法扩散,例如体寒,血虚,困乏的症状也会现象。
但阴液的充盈也十分重要。阴液即为津液,津液通过脾脏,肾脏等器官转化,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,成为支撑器官活性的基础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对于肝脏而言,如果阴液缺乏,本身得不到滋润,其藏血,疏通的能力也会因此而下降。举个例子,就好比水源充足,但是装水的杯子有所缺漏一样。无论血气如何滋润,如何进补,肝寒的情况也会因此而显现。
所以说,如果想要预防和缓解肝寒的症状,调理也多从这两点入手。
中医教您如何从2点切入,预防,改善肝寒
1)滋生肝血,由内滋养
肝脏作为藏血器官,自然自身也是持续受到血液滋润的,由内而外,肝血不足,肝寒症状也会出现。
所以我们的主要目的,就是帮助肝脏更多的滋生肝血,以达到润肝,养肝的效果,例如枸杞,红枣,羊肉等补阳生血的食物,都可以适当选择。帮助身体产出血气,肝寒的情况也能够得到适当的缓解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正如文章开头所说,肝火症状相比于肝寒,更容易出现,症状反复也更频繁。因此补充肝阳,滋润肝血的度一定要把握好,避免血气溢散,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。
2)缓解阴乏,源头入手
缓解肝脏阴乏的症状,也是调理肝寒的主要方法。而肝脏本身不能出产阴液,无法达到自给自足的效果。
所以我们可以从源头入手,在中医的观点中。脾脏和肾脏都是阴液水利转化的根源。如果能够将脾脏和肾脏调理给养充足。阴液滋生足够,肝脏也能够得到不错的保养。
想要养护脾脏肾脏,多通过利好水利,帮助疏泻的方式。比如适当多喝些水,选择莲子,茯苓,黄芪等通水利湿的中药辅以调和,效果也非常显著。脾脏肾脏调养好了。水利循环通透。肝脏阴乏的情况消失,肝寒的症状自然也可以有所缓解。
结语:就肝寒本身而言,很少有养生爱好者会去关注,主要是因为肝火症状多且频繁。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肝寒。但出现少,并不代表其不重要。中医辩证,寒热二症,每一样都要认真对待。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。
来源:民福康养生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