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星伴月的现象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兆,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科学的进步也令人明了这些未解之谜其实都有据可循。
双星伴月又称为金木合月,指的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天文现象,能够凭肉眼进行观看。
根据易经五行相克理论:人圭星,主土克水,水者,如洪水、云梦泽、长江、鄱阳湖等。而根据五行相窃理论:木易星,主木窃水。
金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太白金星,清晨在东方天空出现则被称为启明星,晚间在西方天空出现被称为长庚星或昏星。由于皎洁、明亮,西方把金星称作“维纳斯”。
它明亮的原因有二:一是距离地球比较近,在太阳系的行星里属最近。二是因为它的表面飘着厚厚的云层,返照率高。
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,表面也有浓密的云层,返照率也比较高,因其巨大而显得明亮。天文专家介绍说,当前两颗星处在人马座。
虽然同时围绕太阳向东运行,但金星走得快,木星走得慢,这就形成了金星追木星的情况。如果每天黄昏时观看,就会发现,金星与木星逐日接近。
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,颜色呈红色,在我国古代被称为“荧惑”,而在西方古罗马神话中则被喻为“战神”。预示着世界某处有战争发生。
有人认为“双星伴月”意味着水德终止,今年将大旱二十八天。其实星空璀璨,亿万星球随机变换位置之下,这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。
古代书籍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预兆:
《水经注》:木易、人圭二星合出,致使云、梦二大泽消失。
这里说是大旱。木易和人圭二星出现,意味着水德终止,年中伏天大旱廿八天。
《海中占》曰:“月与岁星同光,即有饥亡。”
《荆州占》曰:“月与太白合,其下兵大起。”
巫咸曰:“太白与月同光,其月月蚀,且以兵亡。”
《荆州占》曰:“月与太白皆出,城守为卖城;圣主明王急便守城。”
《河图帝览嬉》曰:“月与太白相过,月出其南,阳国受兵;月出其北,阴国受兵。”
《海中占》曰:“太白出月右,阴国有谋;出左阳国有谋。月挟太白,诸侯将相谋不轨,这里说是有战争出现。
但是用现在的说法,双星伴月只是一种有趣的天文现象(金星、火星和弯月近距离汇聚)。